科学巨擘铸丰碑,赤子丹心报祖国 —— 中国空中商学院企业家深切缅怀杨振宁先生

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因病于2025年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中国空中商学院企业家沉痛悼念深切缅怀杨振宁先生,杨振宁先生永垂不朽!
2015年10月,杨振宁先生在中国空中商学院企业家俱乐部"我和中国梦·爱党爱国爱家"理念发布会上深情说到:“全世界都没有想到中国会用这么短时间发展的这么好。我们生活在一个伟大国家的最好历史时期。作为中国人要爱自己的祖国,要有报国志,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拼搏让自己国家赢得世人尊重。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精英都去这样想,这样做,这个国家就更强大。这就是各界精英最好的爱国报国方式!”
杨振宁先生对中国空中商学院企业家俱乐部'爱党、爱国、爱家'理念深度赞同并给予高度评价,勉励中国企业家以家国情怀为根基,以产业报国为己任,在党的领导下将企业发展融入民族复兴伟业,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多贡献。
杨振宁:心系家国,矢志奉献
知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与李政道先生在1957年以中国人的身份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震惊世界,为中华民族赢得了无限风光。杨振宁先生一直心系祖国,在上世纪70年代,率先冲破重重阻碍从海外回国访问,凭借其卓越的科学造诣和广泛的国际影响力,促成中国与美国的多项科技合作项目,推动了中国物理学研究的国际化进程。他重视祖国的科学教育事业,积极指导青年学者学习研究和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为中国科学教育水平的提升作出了巨大贡献。晚年时期,杨振宁先生回到清华大学任教。他的事迹与精神赢得了国内外科学界和全球华人的尊敬与赞誉,谱写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留学报国的华章。
杨振宁先生的百年人生,是一部将科学追求与家国情怀完美融合的壮丽史诗。作为 20 世纪物理学的卓越设计师,他以 "杨 - 米尔斯规范场论" 筑牢现代物理学的基石,以 "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 的革命性发现改写人类对宇宙的认知,其学术成就被公认为可与麦克斯韦方程、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相媲美。35 岁斩获诺贝尔奖的荣耀,不仅让世界见证了中国科学家的智慧光芒,更如诺奖得主丁肇中所言,开启了 "中国人在国际科学上建立不朽功勋" 的新纪元。

>>中国空中商学院企业家俱乐部主席、中国侨商科技委员会主席、香港北京海外联谊会名誉会长、步长制药集团董事局主席、中国十大慈善企业家赵涛(左)、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中)、翁帆(右)合影对中国空中商学院企业家而言,杨振宁先生既是科学巨匠,更是精神灯塔。先生 "宁拙毋巧,宁朴毋华" 的治学格言,与企业家群体坚守实业、深耕创新的经营理念高度契合;他 75 岁仍立志打造 "中国版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2003 年毅然归国定居 "归根居",以毕生行动诠释的赤子情怀,深深感召着企业家们的家国担当。从募集超 1500 万美元助力科研创新,到引进姚期智、王小云等顶尖人才,先生推动科技转化的实践智慧,为企业家探索产学研融合之路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国空中商学院企业家俱乐部执行主席兼秘书长、香港北京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北京空中商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于金龙(右)与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左)合影科学星空虽失一颗巨星,但杨振宁先生留下的精神财富永远璀璨。中国空中商学院企业家将把对先生的缅怀之情,转化为推动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不竭动力,传承先生勇攀高峰的探索精神,秉持先生心系家国、矢志奉献的赤子情怀,为建设科技强国、实现民族复兴贡献企业家力量。杨振宁先生千古!
跨越艰难险阻,远赴海外留学
1922年10月1日,杨振宁诞生于安徽合肥。1929年,年幼的杨振宁随父母迁至北京。其父杨武之曾留学美国芝加哥大学,是中国第一个代数学博士,彼时正担任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一职。一家人在清华园内定居,这一环境无疑为杨振宁日后走上科研道路提供了丰富的土壤。杨振宁年仅12岁时,杨武之便敏锐观察到儿子的学术天赋。因此,他特别注重加强儿子在国学、历史等传统文化及人文知识方面的教育。杨武之深信“不精文史哲,何以成巨擘”的教育理念,这深刻影响了杨振宁的成长,为其日后在物理学领域的卓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文基础。
1938年9月,杨振宁凭借其出色的同等学力资质,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理学院。入学之初,他遵循父亲的意愿,选报了化学系。在高中阶段未接受过系统物理学教育的杨振宁,在备考西南联合大学入学考试期间,通过自学物理教科书,对物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正式开学前夕,他获得了理学院院长吴有训教授的特别批准,于1938年12月1日开学后即转入物理学系,开启了其在物理学领域的学术生涯。1943年8月,正在攻读硕士学位的杨振宁参加了第六届庚款留美公费生的考试,以优异的成绩成功获得物理学专业的留学资格。
获得诺奖为国争光
1945年,杨振宁踏上了前往美国的留学之旅,经过长达两个月的海上航行,终于在11月24日抵达美国曼哈顿顺利入境,并于次年1月2日正式注册成为芝加哥大学物理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开启了在海外求学科研的新篇章。
杨振宁原对理论研究和实验物理均怀有浓厚的兴趣与热情。抵达美国后,他便寻找极为敬仰的物理学家费米教授。然而遗憾的是,由于费米当时正投入美国另一重要项目中,因此未能如愿与之见面。在费米的建议下,他开始跟随特勒教授钻研理论物理学,并被推荐到阿里森的实验室进行实验研究。后来,杨振宁还是转攻理论物理,并获得了博士学位。
1949年至1966年,杨振宁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度过了他学术生涯中最为辉煌的17年。1956年4月,他与李政道携手合作。同年10月,他们共同发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学术论文《对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的质疑》,成功解决了科学界长期悬而未决的θ-τ谜题。此文发表仅仅13个月后,即1957年10月31日,杨振宁和李政道就共同荣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当时他们均持有中国护照,因此成为历史上首次站上诺贝尔奖领奖台的中国人。
此外,杨振宁还发表了超过110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尤其在粒子物理学和统计力学这两个核心学科,他的研究成果尤为突出。
推动中国科教事业发展
杨振宁肩负祖国的期许,远渡重洋,负笈求学,获得了辉煌成果。但由于时代变革、社会变迁,他未能及时回到祖国而长期抱恨报国无门。他无时无刻不眷念祖国,特别在功成名就之后,更是寻找和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为国效力。1971年,他终于如愿以偿,梦想成真。
做中美关系破冰和友好发展的助推者。1971年之前,中美两国因历史原因长期处于对峙状态,双方交流中断,像杨振宁这样的国际知名科学家难以回国。1971年4月,杨振宁发现美国政府宣布取消去中国旅行、访问的限制。他果断抓住机遇,成为首批回国访问的科学家。杨振宁在回忆录中深情地回忆起1971年夏乘机回国,飞越云南时听到“我们已进入中国领空”时,内心的激动难抑。后来,杨振宁又几十次回国访问。1973年7月17日,他还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接见。次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详细报道了这次历史性的会面。
杨振宁回到美国后,积极投身于推动中美相互理解和交流的活动中。他先后4次公开发表演讲,介绍新中国的建设成就。1971年8月,在康奈尔大学的物理学会议上,以及同年9月在他执教的纽约州立大学,他的演讲都获得了极大反响。1971年11月,美国《今日物理》杂志对杨振宁进行了专访,他借此机会详细介绍了中国科学的发展现状。这次采访后来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物理的印象》为题成文,发表在《今日物理》杂志上。此外,杨振宁还抓住各种机会,不仅在美国,还在欧洲、南美洲以及亚洲其他国家积极宣传新中国的发展情况。
杨振宁的回国之行,在国际华人群体中引起积极反响。著名物理学家、时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周培源对杨振宁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道:“杨振宁是首位访问中国的美籍华裔科学家,同时也是中美科学家之间友谊与交流的桥梁的开创者。仅就这一方面的成就而言,杨振宁的贡献是无人能及的。”
广植人才,推动特殊时期留学教育和国际学术交流。20世纪70年代初,教育界、科技界满目疮痍、百废待兴,正常的教育、科技工作难以进行,教师和科技工作者也难以正常生活。杨振宁回国后发现,当时中国的科学、教育人才资源无法与美国相比,大多数年轻学者既无法正常进行科研工作,也无法提高学习质量,这导致中美之间的教育水平、科技水平差距巨大。但在对比分析中美教育差异时他也发现,中国教育所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可以送到国外深造,再回国作贡献。
基于这样的认识,杨振宁向邓小平提出派遣留学生赴美深造的建议,并获得了支持。他还亲自推荐了超过1200名年轻学者出国接受培训,为他们提供了大量的、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杨振宁还利用自己在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影响力,积极搭建国际交流平台,为中国学者提供与世界顶尖科学家交流的机会。为此,他设立了多项奖学金和资助计划,以支持中国年轻学者在海外的学术研究。例如,他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发起成立了“与中国学术交流委员会”,资助中国学者赴美进修。这些奖学金和资助计划推动了中美学术交流与合作,有助于中国学生赴海外留学,解决了中国年轻学者经济上的困难,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学术机会和资源。这些不仅为中国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科学家和人才,也为中国的科技和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叶落归根回到祖国
博士毕业后,杨振宁即矢志回国,欲将所学贡献给新中国。在美国的有关禁令解除后,他便频繁回国,为中国科学事业复苏注入了巨大活力。他凭借深厚的学术底蕴与前瞻视野,成为中国科学教育改革的报春鸟;他积极参与筹建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并担任名誉院长,促进科学研究国际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成立基金会,捐赠个人积蓄与资产,吸引国际顶尖学者加入,拓展研究领域。因此,杨振宁的贡献不仅限于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更深刻影响了中国科学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为中国科教事业与国际地位的提升作出了卓越贡献。
作为继爱因斯坦和费米之后的物理学全才,杨振宁不仅在科学事业上取得了辉煌成就,更展现了他深厚的家国情怀。
鉴于20世纪60年代国内的特殊环境,也为了在美国更好地进行科学研究,杨振宁一度选择加入美国国籍。为此,他获得了良好的科研环境和丰富的资源,也取得了更加丰硕的科学成就。但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让他回归祖国、为国家的科学发展贡献力量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2003年10月19日,杨振宁夫人杜致礼病逝于纽约石溪。12月24日,他自纽约石溪迁回北京清华园定居,并将其寓所自命为“归根居”,其用意不言而喻——那就是“落叶归根”。正如杨振宁2014年4月接受访谈时自喻的那样:“我的一生可以看作一个圆。”
2015年,杨振宁又作出一个令人瞩目的决定——放弃美国国籍,恢复中国国籍。此后,杨振宁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开外国籍院士转为中国院士之先河。新闻媒体的相关报道在社会上引起高度关注和广泛热议,杨振宁在回复记者问询时说:“我是1964年3月23日加入美国国籍的,当时作这个决定曾考虑了很久,是一个很痛苦的决定。1983年在一本书里我曾经说我父亲到临终时都没原谅我放弃中国国籍。”这一决定不仅体现了他对祖国的深厚感情,也展示了他对国家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
1995年,杨振宁在接受香港记者采访时说:“我一生最重要的贡献是帮助改变了中国人自己觉得不如人的心理作用,我想我在科学工作的成就帮助中国人的自信心增加了,这个恐怕是我一生最重要的贡献。”这无疑是正确的,但也远不止于此,这位跨世纪物理学家的叶落归根,还证明了这样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血,浓于水。
- Top California Lender Welcomes New Investors to Fuel Expanded Lending Capacity
- SNH48 GROUP燃动杭州 第五届偶像运动会落下帷幕
- XPENG Now on Fortune China's "Tech 50" and "China 500" Lists
- 波司登高铁专列首发 以“中国速度”引领世界潮流
- 农发行韶山市支行:1亿元贷款“护航”河道清淤 筑牢绿水青山屏障
- Liquidnet宣布在亚太地区实现创纪录增长并拓展新市场
- 数字素养 ,教师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 Advice Technologies与mimik合作,借助智能疲劳即服务(Fatigue-as-a-Service)革新驾驶员和乘务人员安全保障
- 武汉物流领航者彭先生:借“互联网+”东风,共筑行业新生态!
- 欢螺风暴席卷成都 —— 好欢螺春季糖酒会硬核出圈
- View韩国面部轮廓手术,真的可以“改头换面”?并不!
- 112台森赫电梯,构筑中原都市生活新高度
- 广西金桔红生态农业,擦亮“绿色生态农业”的金字招牌
- 优思益x成都AG超玩会,联名礼盒化作“上分神器”,传递“精准营养”
- 从文旅委到社区课堂:"啰音"团队记录啰儿调活态传承
- 模拟光源控制器模拟恒流光源控制器恒流源电源控制调节盒
- 赵龙豪:从“反派专业户”到“中国式父亲”的演技突围
- 工银国际连续六年蝉联《财资》香港地区最佳债券类顾问
- AGC Group的Mirox MNGE室内玻璃产品在亚洲获得首个Cradle to Cradle Certified® 认证
- 老板电器携手中国美院打造“艺术家”热水器,AWE 2024的视觉盛宴
- 从“进博时间”看壮美广西的商机活力
- 中小企业如何少花钱甚至不花钱,达到头部企业的数字化水平?
- 「同仁关爱防中风2024《同仁心安》健康宫略」
- 临商银行北城支行组织金融消保工作专项培训
- “漫步北京”小程序及“气象景观数字化服务平台”上线啦
- 春节看射雕,执侠义之笔,勾勒家的桃花岛
- FSHDMI04QSPX: Elevating High-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 Connectivity for Seamless Integration |
- Picus Security Finds 46% of Enterprise Passwords Vulnerable to Cracking — 2X Increase From 2024
- Credo将出席2024 OFC Optica高管论坛CEO座谈会
- Andersen Global与Celen在土耳其签署合作协议
推荐
-
王自如被强制执行3383万
据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消息,近期,王自如新增一
资讯
-
一个“江浙沪人家的孩子已经不卷学习了”的新闻引发议论纷纷
星标★
来源:桌子的生活观(ID:zzdshg)
没
资讯
-
中央气象台连发四则气象灾害预警
暴雪橙色预警+冰冻橙色预警+大雾黄色预警+
资讯
-
看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如何回应董宇辉新号分流的?
(来源:中国证券报)
东方甄选净利润大幅下滑
资讯
-
奥运冠军刘翔更新社交账号晒出近照 时隔473天更新动态!
2月20日凌晨2点,奥运冠军刘翔更新社交账号晒
资讯
-
海南大学生返校机票贵 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吗?
近日,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rdqu
资讯
-
透过数据看城乡居民医保“含金量” 缴费标准是否合理?
记者从国家医保局了解到,近期,全国大部分地区
资讯
-
周星驰新片《少林女足》在台湾省举办海选,吸引了不少素人和足球爱好者前来参加
周星驰新片《少林女足》在台湾省举办海选,吸
资讯
-
新增供热能力3200万平方米 新疆最大热电联产项目开工
昨天(26日),新疆最大的热电联产项目—&md
资讯
-
男子“机闹”后航班取消,同机旅客准备集体起诉
1月4日,一男子大闹飞机致航班取消的新闻登上
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