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浪潮席卷科技圈,海外各大科技公司纷纷逐浪AIGC,国内也一度掀起“百模大战”。生成式AI更是上榜了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的“2023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新词语”首位。

  如果说2023年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元年,那2024年也被寄希望为AI大模型应用的元年。例如某头部科技公司高管不久前谈及此话题就公开表示:“2024年是关键分水岭”。

  金融行业因为拥有大量的数据和丰富的应用场景,成为AI大模型技术落地应用的重要领域。重视并布局人工智能成为金融行业的共识。当前已有多家银行等金融机构布局生成式AI,加速应用场景的探索。其中,国内大型银行在充足的资源下开启自研金融大模型;同时,中小银行也意识到,AI大模型技术不只是噱头,但囿于资金、技术等成本限制处于观望阶段。

  不过,当前生成式AI技术在各个细分领域的应用还处于萌芽状态,金融业在大模型实际落地过程中,还存在着算力、数据治理等诸多成本和监管问题。2024年,这些情形或许会初见分晓。

  大型银行积极布局:推产品、组团队

  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度小满等联合编写的《2024年金融业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报告》显示,生成式AI有望给金融业带来3万亿规模的增量商业价值。生成式AI技术在金融业中的应用尚处于技术探索和试点应用的并行期,预计1—2年内,首批大模型增强的金融机构会进入成熟应用期,3年后将会带动金融业生成式AI的规模化应用。

  从对生成式AI布局看,在金融机构中,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等率先展现出了较强的行动力。

  梳理看,2023年2月份,邮储银行、兴业银行、百信银行、新网银行、中信银行纷纷宣布将接入“文心一言”等大模型平台;3月份,农业银行推出的业内首个自主创新的金融AI大模型应用ChatABC,工商银行联合多家机构发布了金融行业通用模型……

  此外,在战略规划上,国有大行中的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股份制银行中的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浙商银行、中信银行、华夏银行明确于2023年半年报中提出对AI大模型等相关布局。

  工行2023半年报中表示,完成人工智能AI大模型能力建设应用规划;交通银行在其2023年半年报中表示,积极探索 AIGC 前沿技术,制定生成式人工智能建设规划,组建GPT大模型专项研究团队,为体系化、规模化应用奠定基础。

  在探索应用方面,跨界合作成立实验室成为主流方式,如交通银行与科大讯飞联合创新实验室;中信银行与华为、雄安新区成立了联合创新实验室,布局大模型等联创课题。此外,农业银行建立了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室,研究大模型技术应用场景,围绕知识检索、答案推荐等领域,研究大模型技术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