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资环学院副教授 刘月仙:解密生态修复中的氧化亚氮(N2O)减排密码
本期人物:刘月仙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副教授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生命学院 有机农业 哲学博士
农业农村部中国绿色食品专家咨询委员会 委员
中国有机技术专家工作组成员
研究方向:
石油烃污染盐碱地的生物修复
生态系统碳排放潜力估算
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
双碳领域研究:
丹麦食品农业与渔业部项目 有机农产品链环境风险影响评价:中国案例研究(2007-2010年)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黄淮海地区畜禽养殖废弃物循环利用LCA分析(2017年)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城市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与监测评估联合研究(2023年)
[写在前面]
在“双碳”目标引领全球气候行动的当下,一场关于温室气体减排的科学探索正悄然聚焦于土壤深处的“微观战场”。3月7日,由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碳足迹国家创新联盟联合主办,北京绿林认证有限公司承办的“温室气体(GHGs)排放研讨会”在国科大成功举办。会上,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 刘月仙作了题为《生态系统N2O排放潜力的估算》的主题分享,聚焦于一种鲜为人知却影响深远的温室气体——氧化亚氮(N2O)。今天,我们以科学理性对话未来,解密生态修复中的氧化亚氮减排密码。
土壤作为人为排放的主要来源,贡献了全球约60%氧化亚氮。
Question 01:
问:您的分享聚焦于生态系统的氧化亚氮排放潜力估算,能否先谈谈,为何选择这一相对“冷门”的温室气体作为研究对象?
刘月仙教授:氧化亚氮并不“冷门”温室气体,只是相对于二氧化碳(CO2),公众关注度较低。然而,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报告,氧化亚氮的全球增温潜势(GWP)高达二氧化碳的约298倍,且在大气中寿命长达百年,其长期累积效应对气候治理构成严峻挑战。土壤是人为N2O排放的主要来源,约占全球人为排放总量的60%。在“双碳”目标下,除了控碳,协同减排其他温室气体同样至关重要。然而,当前温室气体研究多集中于二氧化碳,对氧化亚氮的排放机制、驱动因素及不同生态系统的差异性仍存在显著研究空白。我的研究正是针对这一领域的空白,旨在揭示N2O排放的关键机制及其生态环境调控作用,为生态系统修复提供全面的科学支撑。
Question 02:
问:您提到不同生态系统对氧化亚氮排放潜力的影响差异显著。能否解释下为何农田、湿地或沙地的排放潜力不同?
刘月仙教授:不同生态系统中土壤氧化亚氮排放潜力的差异,主要由微生物功能基因的分布、土壤理化性质及人为管理措施的综合驱动。基于对青海地区农田、湿地、沙地等多样化生态系统研究,通过宏基因组学技术和结构方程模型(SEM),揭示N2O排放的微生物学机制。在微生物层面,不同生态系统的功能基因丰度显著影响N2O的释放路径。
如果将生态系统比作“工厂”,土壤中的微生物就是生产线上的工人,而氮循环是它们的核心任务。农田犹如一条高效的流水线,频繁的施肥提供了大量原料(如铵态氮),促进微生物快速完成硝化反应,从而释放氧化亚氮;湿地则更像一个“低氧车间”,在缺氧环境下,微生物更倾向于将氮转化为氮气(N2),但在环境波动等不稳定条件下,可能导致部分N2O的逸散;沙地由于土壤贫瘠、微生物群落单一,整体N2O排放潜力较低。可以说,不同生态系统的“性格”决定了它们的N2O排放模式。
Question 03:
问:生态恢复氧化亚氮与碳汇增持的双减排路径,这对于生态修复和“双碳”目标有何实际指导意义?
刘月仙教授:生态修复需要科学设计精准化减排路径,针对不同生态系统特征,我们提出“特征化减排模式”,以实现氮素管理与温室气体减排的协同优化。例如,在农田生态系统中,通过秸秆还田、有机肥施用及保护性耕作提高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同时优化氮肥管理,以减少氨态氮流失,降低N2O排放;林地则需调节土壤pH值,控制硝态氮积累,增强氮素循环稳定性,减少N2O的非生物损失途径;湿地通过水位调控与SOC管理,抑制反硝化作用过程中N2O的逸散,提升湿地的净碳汇功能;沙地则需改善土壤盐碱化条件,提升有机碳水平,以增强微生物活性并减少N2O释放。通过量化不同生态系统的“特征化减排”路径,可为碳信用机制(如CDM项目)核算提供科学依据,推动生态修复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温室气体减排中的协同效益。
Question 04:
问:通过生态修复实现碳减排与碳汇的“双赢”中,企业可以从中找到哪些机遇?
刘月仙教授:土壤不仅是作物生长的根基,更是全球气候系统的重要“调节器”;生态修复不仅是“环境修复”,更是一种前瞻性的“气候投资”。例如,湿地恢复可通过调控水位抑制氧化亚氮排放,同时增强土壤固碳能力;草地轮牧能减少氮肥依赖,提升土壤有机碳(SOC)储量,促进氮素循环的稳定。这些措施不仅可纳入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等碳市场机制,还能为企业创造碳资产,通过碳交易或绿色品牌溢价转化为商业价值。未来,生态系统的“碳账本”将更加精细化,每一寸土地的气候贡献都将被清晰量化,为碳中和目标提供科学支撑。
[写在结尾]
减排不仅是技术革新,更是对生态规律的敬畏。当科学的力量渗透进土壤,“双碳”目标的实现愈渐清晰。在这场关于土壤深处“隐形温室气体”的探讨中,刘月仙副教授的研究揭开了氧化亚氮的神秘面纱。从农田到湿地,从微生物的“基因密码”到土壤的“气候账本”,人类对土壤的管理方式正悄然重塑地球的氮循环。在这片微观战场上,一场静默的绿色革命正在展开,最终,人类的智慧将决定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胜负。
- 德中贸易投资促进会成立庆典隆重举行,陈如弟先生就任会长!
- 2024万国小姐中国区大赛暨最终评选圆满落幕
- 农发行晋中市分行:围绕“三个聚焦” 助推高质量发展
- 林墨新歌首唱《又是一天》惊艳亮相北京快手除夕夜家年华
- Rimini Street Celebrates the 10th Anniversary of its Corporate Foundation with a $100,000 RMNI LOVE
- 前门盛世园剧场群星荟萃享誉京城
- 九鑫酒行世界:打造全球名酒供应链新标杆
- Teva Announces New Patient Access Program with Direct Relief to Provide Access to Inhalers for Unins
- 领先国牌波司登与哈尔滨官方达成战略合作
- Credo发布专为中国AI/ML后端网络400G Q112端口设计优化的HIWIRE SHIFT AEC新品
- Teva and Sanofi Present New Positive Phase 2b Study Results
- 圣熙格兰整形医院呼培养院长:做到“四项修炼”才是一名好医生
- 国寿财险识破蹊跷事故背后的骗保企图
- 平安养老险山西分公司:保护个人账户安全,切勿落入新型洗钱陷阱!
- 华龙航空获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证:数字化转型引领公务航空新纪元
- 2024粤港澳大湾区专精特新标杆企业TOP100榜单隆重揭晓
- 隐形眼镜戴久了会不舒服,那ICL晶体能与眼睛长期“和谐相处”吗?——福州爱尔
- M乐优享:创新电商模式,引领购物新风尚
- 竹叶青再登达沃斯!“中国之礼”以茶会友聚大国情义
- Angelini Pharma Enters Into An Exclusive Option Agreement With Cureverse to License Global Developme
- 临商银行商城小微支行党支部开展“学纪、知纪、明纪、守纪”主题党日活动
- 杭州润兴救护车长途转运患者跨省就医24小时服务
- We Are Innovation与英美大学联合举办《瑞典如何戒烟》独家首映式
- Bright Peak Therapeutics Presents New Data at the 2024 Annual Meeting of the Society for Immunothera
- 泉州市区办公智能设备同业公会换届 李猛强当选会长
- 自然营养,荟萃天地精华,探索全球生命科学最纯粹的原始能量。
- 东莞宗铭五金,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 全球植物性饮食产业招商会与医药卫生创新发展大会展现社会责任新高度
- 新鸿基地产Signature Homes创建来港人才社交平台 -「新地生活圈」推出数月获逾2,000人才关注
- 大王椰x宝马跨界联动探索,邀您一起“悦”入未来生活新境
推荐
-
王自如被强制执行3383万 据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消息,近期,王自如新增一 资讯
-
透过数据看城乡居民医保“含金量” 缴费标准是否合理? 记者从国家医保局了解到,近期,全国大部分地区 资讯
-
男子“机闹”后航班取消,同机旅客准备集体起诉 1月4日,一男子大闹飞机致航班取消的新闻登上 资讯
-
海南大学生返校机票贵 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吗? 近日,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rdqu 资讯
-
奥运冠军刘翔更新社交账号晒出近照 时隔473天更新动态! 2月20日凌晨2点,奥运冠军刘翔更新社交账号晒 资讯
-
产业数字化 为何需要一朵实体云? 改革开放前,国内供应链主要依靠指标拉动,其逻 资讯
-
一个“江浙沪人家的孩子已经不卷学习了”的新闻引发议论纷纷 星标★ 来源:桌子的生活观(ID:zzdshg) 没 资讯
-
私域反哺公域一周带火一家店! 三四线城市奶茶品牌茶尖尖两年时间做到GMV 资讯
-
看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如何回应董宇辉新号分流的? (来源:中国证券报) 东方甄选净利润大幅下滑 资讯
-
中央气象台连发四则气象灾害预警 暴雪橙色预警+冰冻橙色预警+大雾黄色预警+ 资讯